“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临床合理用药的应
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阶段。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工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人民提供更好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并反映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1]。2008年教育部、原卫生部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规范医学教学管理,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临床合理用药》是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的限选课程,以促进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目的。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运用临床药理学基本原理,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做到安全、有效、合理与经济地用药。由于课程涉及内容理论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近年来教研室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纳入教学改革研究进行了应用与探索,更新了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了固有的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课堂及教材为三个中心体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与学,教师负责在课堂上讲授,学生使用的教材多为学校和教师指定为主[2]。“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自主学习思维能力差,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则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已有的知识观念,促进知识构建,推动自我完善[3]。在学院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为进一步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融入教学服务,教研室制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具体包括:在学习目标上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并兼顾个体差异;在学习方式上紧密联系实际整合学生需求;在学习活动中非单纯依赖教师完成学习任务,给予学生一定自主权;在学习评价中鼓励学生参与,以促进和改善学习为目标。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
1.注重课堂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实际需求。教学设计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是教学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4]。在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要分析教学内容是否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学生在目前的学习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接受能力及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清楚学生应该学什么,了解学生最终学到什么。教研室通过对教学过程中适应学生实际需求的分析,在教学设计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由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是以为重庆市区县乡镇卫生院培养全科医生为培养目标,临床合理用药课程理论教学仅27学时,为切实提高学生对常见病、慢性病的药物治疗水平,以满足学生未来实际工作需要,在学习内容方面,确立了以涵盖基本药物与基本药物政策,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用药,以及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等教学内容。在学习需求方面,由于学生已完成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教学大纲中对涉及基础的内容如药物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与机制等仅要求学生了解,而对药物临床应用与评价、不良反应与防治、药物相互作用、用法与注意事项等则要求熟悉或掌握。
2.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教学工具,因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多样的信息呈现方式、高度的便捷性等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理想的环境[5]。2015年以来教研室依托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及其移动端“优慕课”,开展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移动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不仅可以查看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基本信息,还可下载教师授课课件、相关视频、文献资料等课程资源,并可参与完成在线课程作业、答疑讨论、课程问卷等课程活动,便于学生对课程进行自学。此外,在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下,教研室先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试题试卷库及在线测试、微课建设,与传统课程形成互补,使得教学模式更为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