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用药介绍
1 西医治疗慢性胃炎常用药
1.1 胃黏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等。这类药物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并有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一般来说,胃镜检査发现胃黏膜出现糜烂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此类药物[1-2]。
1.2 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杀灭幽门螺杆菌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1~2 周的药物,除了抑酸药外,一般还会包括两种抗菌药物[3-4]。一定要按照医生嘱咐的方式用药,千万不要随便延长或缩短服药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相关疾病指南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慢性胃炎患者都需要杀灭幽门螺杆菌,只有那些发现黏膜具有糜烂、出血等活动性炎症、伴有癌前病变才必须要杀菌治疗。
1.3 抑酸药
如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等。一般这类药物都以“替”和“拉唑”命名,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与已经受到损伤的胃黏膜的刺激[5]。对于那些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胃炎患者来说,一般可以服用这类药物。像雷尼替丁等替丁类的H2受体拮抗剂,要注意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像奥美拉唑等一类的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强而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6],长期服用会影响到消化能力。
1.4 促动力药物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这类药物的作用在于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胃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那些以胃胀满为主的慢性胃炎患者来说,可以服用这类药物。
2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常用中成药
2.1 胃阴不足证
可见胃痛隐隐,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数。宜选胃安胶囊、玉竹冲剂等。
2.2 脾胃虚寒证
可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肢冷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细或迟。宜选附子理中丸、良附丸、温胃舒冲剂(胶囊、口服液)等。
2.3 饮食停滞证
可见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食、恶食,食后甚,空腹、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大便泄泻臭秽或不爽,舌苔厚或黄腻,脉滑或实。宜选山楂丸、保和丸(口服液)、枳实导滞丸、沉香化滞丸、健胃消食片等。
2.4 脾胃虚弱证
可见胃脘痞满胀痛,纳差,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宜选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7-8]。
2.5 肝气犯胃证
可见胸脘胀闷,攻撑作痛,胃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且诸证与情绪因素相关,或有咽部异物感。舌苔薄白,脉弦。宜选逍遥丸、舒肝健胃丸、胃苏冲剂、气滞胃痛冲剂(片)、三九胃泰等。
2.6 肝胃郁热证
可见胃脘灼痛,痛势较急,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丹栀逍遥丸、清胃黄连丸、胃炎康胶囊、加味左金丸等。
2.7 瘀血内阻证
可见胃脘刺痛或割痛,痛处固定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舌暗或有瘀斑点,脉涩。可选金佛止痛丸、沉香舒气丸、元胡止痛片等。需要注意的是,当上述各证型兼杂出现时,中成药应合用。
2.8 湿热互结证
可见胃脘灼热胀痛,痞闷,口苦尿黄,舌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宜选甘露消毒丹、胃痛宁片等。
2.9 湿困脾胃证
可见胃脘痞满不舒,食少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重身困,怠惰嗜卧,多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弦滑。宜选香砂平胃颗粒(丸)、藿香正气丸(水、胶囊)、参苓白术散等。瘀血内阻证:可见胃脘刺痛或割痛,痛处固定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舌暗或有瘀斑点,脉涩。可选金佛止痛丸、沉香舒气丸、元胡止痛片等。需要注意的是,当上述各证型兼杂出现时,中成药应合用。
3 藏医治疗慢性胃炎常用藏成药及功效
3.1 石榴健胃散
石榴健胃散正是根据藏医“龙”“赤巴”“培根”的三因学说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消化不良的问题。其中以石榴子为君药,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石榴子能促进消化液和多种消化酶的分泌;荜茇、肉桂、肉豆蔻为臣药,共奏温中行气、散寒止呕的作用;西红花为佐药,活血化瘀,改善胃肠道的血液供应,治疗胃炎引起的胃部疼痛,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