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促进临床合理用
心血管疾病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极为重要。目前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最为常见和安全的方法[1]。但在临床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用药误区。这种误区对患者的正常治疗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对于心血管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3年之内的心血管药物应用情况。患者数量为2287例。其中男1256例,女1031例。年龄45-76岁,平均62.岁。其中冠心病438例。高血压1023例、心律失常231例、急性心肌梗死595例。
1.2 研究方法
将所有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尤其是对于用药状况、用药针对性。药物浓度速度、治疗效率以及药物的配伍情况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最后对患者的临床用药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纳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本次研究中出现的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出现用药误区患者数量为543例,占比为23.74%。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为缺乏用药证据、盲目给药、治疗效率低下、配伍错误、针对性较低以及浓度速度不合理。在各种用药误区的占比上,盲目给药患者数量145例,占比为26.70%。治疗效率低下患者数量20例,占比3.68%。配伍错误患者数量25例,占比为4.60%。针对性较低患者数量25例,占比为4.60%。浓度速度不合理患者数量60例,占比为11.04%。缺乏用药证据患者数量268例,占比为49.35%。
心血管类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心血管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脏、大脑以及全身的组织出现缺血或是出血的情况。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对心血管疾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药物治疗是非常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临床用药的误区[2]。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临床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常见误区为缺乏用药证据、盲目给药、治疗效率低下、配伍错误、针对性较低以及浓度速度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1.在临床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目标的明确和主次的清晰性。首先要在治疗之前明确大目标以及小目标。大目标为让患者取得生存,并尽量延长生存时间。而生存时间中的目标为小目标。小目标也被称为阶段性目标或是中间目标,例如控制住患者的血脂以及血压。在明确了目标后,药物的使用需要保证到符合大目标和小目标。若一些治疗方法出现大小目标的冲突,需要将这些治疗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例如对于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实施IC类药物治疗岁能够及时的将室性早搏症状进行控制,但会增加远期的病死率,因此需要着重的对其进行注意[3]。
2.提升治疗有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的评估,在评估完成后可以结合医学临床的指南制定出临床之力啊的方案。摈弃给需要结合循证医学的相关依据来为患者选择治疗药物的种类以及治疗方法,保证能够有着较高的治疗有效率。
3.增强动态连续用药。增强连续性的动态用药也是保证用药正常的重要手段。连续动态用药主要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矛盾的过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例如一些无法使用PCI治疗的患者,可以对其实施多巴胺或是间羟胺的治疗,通过这种手段能够明显的提升患者血压,将血管打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
4.选择合适的用药浓度和速度。选择合适的用药浓度以及速度也极为重要。在实际的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要通过循证医学的手段选择药物的种类以及剂量,并需要加强控制药物的浓度、速度以及药物添加等相关问题。
5.针对性用药。在临床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也有部分药物有着个性化的倾向。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患者的实际症状以及并且的变化进行剂量的调整。例如在对患者使用β阻滞剂治疗的过程中,最初应该进行小剂量的治疗,在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结合患者的症状减轻情况来对治疗剂量进行相应的调整。若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减轻,也没有出现用药禁忌症状,可以选择比较高的剂量对其进行治疗[5]。若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需要将药物剂量进行降低,保证到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上一篇:维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评价
下一篇:基于前置审方的合理用药系统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