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位置试验方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即耳石症,是耳鼻喉科及眩晕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耳石在半规管中位置的不同,各类型耳石症眼震表现不同。近年来对耳石症知识的普及,使耳石症的临床诊断水平明显提高。随着一些非典型耳石症的不断发现,为临床进一步认识耳石症提供了新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将这些耳石症位置试验的检查方法进行复习归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位置试验方法
Hallpike变位性试验是后半规管耳石症常用的检查方法,也可用于前半规管耳石症的检查。Dix-Hallpike变位试验诊断耳石症是在1952年首次提出的[1]。除非患者明显主诉左侧出现症状,一般可以从右侧检查开始,因为右侧病变的可能性是左侧的1.4倍[2]。
方法:患者坐位,头向检查侧转45°,快速变为仰卧悬头位,角度大约20°,出现扭转和垂直向上的眼震,潜伏期<10 s,同时出现眩晕感持续<1 min,坐起后出现反向眼震,重复测试眼震减轻。如果一侧试验阴性应在另一侧重复试验,双侧试验完成之后才能下诊断。对于管石症,Hall-pike 诱发体位无论是悬头还是平躺于检查床上,两个角度均能引出眼震。但不能悬头太过,因为耳石会向着壶腹运动造成类似嵴顶结石的表现。理论上后半规管耳石症的眼震是非共轭的,但是临床观察到的眼震多是共轭的。单侧表现有时貌似双侧耳石症,主要是健侧耳试验时头转向角度>45°,患侧后半规管实际上也受到刺激,双侧耳石症多见外伤后。2015年ICVD版的耳石症诊断标准中提到前半规管管石症和后半规管嵴帽结石症。后半规管嵴帽结石症在激发头位后常无潜伏期,眼震持续时程>1 min,强度持续不衰减。前半规管耳石症的检查也是Dix-Hallpike检查,主要表现为垂直下跳眼震,伴有微弱扭转。扭转成分有时方向不固定主要是朝向患耳。单侧前半规管耳石症双侧Hallpike均能引出眼震。直立位时前半规管的壶腹垂直向上,因此检查时头垂的角度要大,如果头部下垂不够可能会漏诊。检查时多双侧出现眼震判断侧别非常困难,此时可以加做正中深悬头位试验。有时最初诊断前半规管耳石症,但反复复位效果不佳,直到突然出现典型的向上扭转眼震复位才会理想。前半规管耳石症确实非常少见,诊断时一定要慎重。必须检查排除中枢性病变,检测出垂直下跳眼震伴有扭转,并经正中深悬头位变位试验验证。
正中深悬头位变位试验方法:患者坐位,迅速后躺并悬头,使面部于水平面至少呈30°,然后观察眼震。前半规管耳石症主要表现为垂直下跳眼震,伴有微弱扭转成分,扭转方向主要是朝向患耳,也可辅助双侧后半规管耳石症的诊断。
side-lying 体位检查:患者端坐于检查床上,向健侧转头45°,快速向对侧侧卧。观察到扭转快向患侧的眼震,然后患者回到坐位。待无眩晕后检查对侧。Dix-Hallpike体位检查非常简单,但是因为紧张或者颈部病变不能完全伸展,因此需要如side-lying 体位检查。两者在机制上有一定不同。Dix-Hallpike是向检查侧转头45°,使得后半规管处于矢状位。而侧卧位体位检查则是向健侧转头45°,使得后半规管处于冠状位。如果患者症状典型,但是Dix-Hallpike等后半规管的检查没有引起明显的眼震,就需要考虑水平半规管的问题。因为除最常见的后半规管耳石症,就是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其检查主要是仰卧侧头位试验和翻滚试验。仰卧侧头位试验不适用于颈椎有问题的患者,更适用于肥胖或翻身困难的患者。
仰卧侧头位试验:患者坐位,保持头不偏转,然后迅速由坐位改为卧位,并迅速使头偏向受试耳90°。
Roll-Test(翻滚试验):患者仰卧位,迅速转动至侧卧位。双侧均可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略带扭转),持续时间<1 min,可判定为后臂的管石症。以头转向患侧时,眩晕更强烈,眼震最为强大,持续时间也更长,即可诊断侧别。与后半规管耳石症比较,时程短消失更快,且表现为非疲劳性。若出现持续向地性水平眼震,要考虑轻嵴帽。双侧均可诱发水平离地性眼震(略带扭转),若经转换手法或能自发转变水平向地性眼震,为持续时间<1 min,可判定为前臂的管石症。若诱发的水平离地性眼震不可转换,持续时间≥1 min,且与体位维持时间一致,则可判定为外半规管嵴帽结石症。以诱发眼震强度小,持续时间短的一侧为患侧。当判断患侧困难时,可选择低头仰头试验、坐位仰卧位试验、低头试验、眼震消失平面等加以辅助判断。双侧滚转试验有时诱发出不典型眼震,推测有以下几种情况[3]。①单侧向地性眼震:如果先转向患侧,刺激后臂管石会形成向地性眼震,然后平卧侧卧就会引出双侧向地性眼震。如果先转向健侧,患侧受抑制不产生眼震,健侧相对兴奋可能出现短暂的向地眼震,而后平卧右侧卧均无眼震。②单侧离地性眼震:如果耳石位于右侧短臂或右侧壶腹嵴椭圆囊侧黏附,先转向健侧,患侧壶腹嵴兴奋,产生离地性眼震,之后耳石进入椭圆囊。当再次平卧右侧卧时,耳石在椭圆囊内无眼震。相当于已经复位。所以出现单侧短暂离地性水平眼震,另一侧无眼震。一侧离地,另一侧出现向地的眼震:坐立位时,耳石初始位置位于左侧前臂;平卧位时,耳石位于重力最高点内侧,即前臂。此时产生向左侧(患侧)的水平眼震。先向左侧(患侧)侧卧时,前臂结石离壶腹流动刺激,患侧产生向右侧(离地性)水平眼震;当再次回到仰卧位时,继续表现为向右侧的水平眼震,因为结石移到后臂;继续转向右侧(健侧)侧卧时,可继续表现为向右侧(向地性)的水平眼震,此时相当于后臂结石复位。从而形成Roll 试验一侧离地,一侧向地的临床表现。此时离地侧为患侧。前臂型耳石症因为随机先转向患侧,就可能诱发一侧离地一侧向地的眼震表现。如先转向健侧,则可表现为典型的双侧短暂性的离地性眼震,因为形成离壶腹流动刺激。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短臂型管石症。右侧短臂型管石症,当先转向健侧(左侧)时,耳石掉入椭圆囊,离壶腹流动兴奋性刺激,形成离地性眼震,之后在平卧向右反转过程中,已经位于椭圆囊内的耳石再次由单脚掉入长臂,从而形成向壶腹流动刺激,患侧兴奋,从而形成向地性眼震。注意半规管短臂和长臂内耳石“向壶腹”和“离壶腹”流动所引起的兴奋与抑制刺激正好相反,也就是说长臂离壶腹刺激是抑制性刺激,而短臂离壶腹刺激是兴奋性刺激。
上一篇: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技术在乙型肝炎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