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是药品固有属性,一般来说,所有的药品都会存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按照它们发生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与药理作用相关类,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
2.与机体反应相关类,包括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3.与连续用药相关类,包括耐受性,耐药性,药物依赖性。
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相较于其他人群而言较为特殊,常合并多种基础病,所应用的药物较多,因多种药物间易出现相互作用,从而可能导致ADR发生.
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逐年攀升。201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51.4万份。
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比例达到了29.1%,其中65-69岁老年患者占比最高,为32.9%,一度成为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关注的焦点。
那么老年人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的身体原因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老年人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各器官功能生理性减退,肝脏、肾脏等器官血流量减少,代谢速率减缓,部分需经过肝脏转运、肾脏排泄的药物将给肝肾造成负担,进而发生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损害。
②多数药物的吸收、转运需要糖蛋白和酶的参与,而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减弱,糖蛋白和酶的合成分泌减少,因此老年患者药物吸收不佳,长期堆积体内,从而更易引发不良反应。
③老年患者神经功能减弱甚至退化,其中枢神经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因此药物更易进入神经系统并导致其产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④老年患者由于胃肠道黏膜细胞减少,以及血流量减少等,其胃肠道功能减弱,因而药物更易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
老年人ADR主要累及部位
2019年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胃肠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化学药品、中药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与总体基本一致。
从ADR上报科室来看,内科所占比例最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易罹患心血管内科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呼吸内科疾病等,通常采取药物治疗,故发生ADR的几率亦较高.老年患者ADR较常出现在皮肤及附件,原因是皮疹、荨麻疹等皮肤不良反应易于被察觉。此外,此类ADR较为明显,通常不会和原疾患混淆。而其他部位ADR不易准确辨识,很可能有漏报情况存在。
常见致ADR的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分析
抗感染药物
抗感染药为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类药物,其品种繁多,且费用相对较低。但因其本身化学成分、提纯等方面的问题,极易发生ADR,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应结合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合理控制使用。
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成分多且复杂,加上药物内含有少量杂质,很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静滴给药
静脉滴注所致ADR占比最高。原因是静滴给药是直接将药物送入到血液循环中,注射液内的微粒、内毒素等均可作为诱因导致ADR出现。此外,ADR的发生还可能和滴速过快相关。而口服给药途径,是最常用,相对安全的给药途径。因此在给药途径的选择上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联合用药
老年患者多存在共病情况,甚至部分患者兼有2种以上疾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间易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ADR。另有研究表明联合2种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率为13%,而随着联合药物种类的增加,其药物相互作用率亦会升高。老年人日常用药应谨遵医师嘱托,不可擅自联合用药。
合理用药干预措施
(1)医师应结合患者生理特点及病史等为其开具药物处方,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药物配伍种类,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2)医师应充分明确使用药物的ADR,加强对老年患者用药后表现的观察,并及时调整用药量、种类,以减少ADR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