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合理用药是关键!这 11 种药物需掌握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在危急时刻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临床究竟该如何正确应用? 药物分类 以药物主要临床作用为依据,将血管活性药物分为血管收缩药、血管扩张药和正性肌力药三
以药物主要临床作用为依据,将血管活性药物分为血管收缩药、血管扩张药和正性肌力药三类(如图 1)。
图 1. 血管活性药物分类
01
? 药理作用
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剂量依赖性特点,不同剂量产生不同生物学效应,可简单记忆为利尿 ——强心 —— 升压。
? 低剂量:0.5~2 μg/ (kg·min) ,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动脉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一定的「利尿性」作用。
? 中低剂量:2~5 μg/ (kg·min) ,既可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血管,又可以直接激动 β1 受体产生轻至中度正性肌力作用。
? 中高剂量:5~10 μg/ (kg·min) ,明显作用于 β1 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搏出量增加;同时兴奋 α 受体使外周血管轻度收缩,但体循环阻力增加并不明显。
? 高剂量:10~20 μg/ (kg·min) ,主要兴奋 α 受体使全身动、静脉收缩,产生升压作用。
? 超高剂量:> 20 μg/ (kg·min) ,类似去甲肾上腺素(见去甲肾上腺素)。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 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适用于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尤其有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患者,但需排除血容量不足。
? 休克患者多巴胺初始剂量多采取 5~10 μg/ (kg·min),并随时根据血压及组织灌注指标调整剂量。
? 临床上多巴胺常用中小剂量,可产生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内脏血管的作用。
? 慢性顽固性心衰开始以 0.5~2 μg/ (kg·min),随后逐渐增加剂量。
? 很少使用大剂量来收缩血管,因其收缩效应不如去甲肾上腺素。
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心率、胃肠道症状及有无药物外渗。不可与碱性药物如呋塞米配伍。
? 药物快速配置 [ 剂量单位:μg/ (kg·min) ]
体重(kg)× 3 mg 配制成 50 mL 液体时1 mL/h = 1 μg/ (kg·min),根据不同的药理学需要调节剂量。
02
? 药理作用
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激动 α 受体(对 α1 和 α2 无选择性),收缩全身小动脉和小静脉。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为显著,其次是肾脏血管,但对于冠状动脉和骨骼肌血管影响较小。
此外有 β 受体(主要 β1 受体)激动作用,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 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外循环衰竭等引起的低血压;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或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的低血压患者。
禁止与其他儿茶酚胺类药物联合使用。在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保证心脏灌注的同时补足血容量。为防止注射局部组织坏死,建议使用中心静脉给药。
开始以每分钟 8~12 μg 速度滴注,调整滴速使血压达到理想水平;维持量为每分钟 2~4 μg。在必要时可按医嘱超越上述剂量,但需注意保持或补足血容量。
? 药物快速配置(剂量单位:μg/min)
根据药物规格 1 mL:2 mg,可用 4 mg 配制成 50 mL 液体1.5 mL/h = 2 μg/min。
? 药理作用
兼具有 α、β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
? 作用于 α 受体使皮肤、粘膜和内脏小血管收缩;
? 作用于 β 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传导速度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同时心肌耗氧量增加。
? 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强效的正性肌力药物,心肺复苏和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多用于心脏骤停抢救用药。但也有明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考虑到患者心脏骤停抢救应用,副作用常常被忽略。
在危急时刻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临床究竟该如何正确应用?
药物分类
血管收缩药物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03
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