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认知风湿免疫促进临床合
原标题: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认知风湿免疫促进临床合理使用生物制剂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离不开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日前,在由健康报社主办、诺华制药支持的“合理用药·中国行动”之风湿免疫学科生物制剂合理应用专家研讨会(上海站)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吕良敬表示,随着《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发布和多款生物制剂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风湿免疫学科步入发展黄金期。
创新带来新治疗选择
吕良敬说,当前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层出不穷,并逐步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解决了部分患者的用药问题。但如何将有限的医保基金用到刀刃上,让更多人获益,仍需深入探讨和摸索。
他强调:“风湿免疫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无法做到精准使用生物制剂,因此更应倡导合理用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林进举例说,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青年男性为主要发病群体的慢性炎症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范畴。因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常到疼痛科、骨科、中医科和推拿科等科室就诊。
“因此,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临床综合评估,明确病因很重要。病因明确后要对症用药,创新药司库奇尤单抗可特异性阻断抑制IL-17,有效阻断强直性脊柱炎病理进展和炎症进展,缓解疼痛,抑制新骨形成,避免发生骨破坏,且安全性已经得到临床验证。”林进强调,必须使用生物制剂的患者,早使用、早收益,青年患者更需尽早使用,避免致残。
针对生物制剂的规范使用,山东省临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振春认为,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有效和经济。除遵循基本原则外,生物制剂合理使用应遵循:
第一,正确选择用药适应证,严格把控用药范围,规范超适应证用药;
第二,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第三,密切监测用药情况,及时调整给药方案,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正确用药;
第四,加强药物经济学评价,降低用药花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第五,妥善保存,保证冷链运输和特定温度湿度储藏。
更好满足患者需求
针对如何打通创新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风湿科主任张春玲认为,新药上市意味着医生又多了一个对抗疾病的“武器”。“虽然生物制剂短时间内的治疗花费较大,但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长远获益更大。”张春玲说。
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药学采购部主任于囡则表示,可以通过简化流程和做好药品配备工作,来推动新药尽快用于临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刘宏磊和浙江省台州医院风湿科主任潘绍标呼吁,生物靶向药物的优势是精准、副作用小,在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如果能被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范畴,可及性将进一步提高,打通创新药临床使用的“最后一公里”,更好满足风湿免疫病患者诊疗需求。
加强管理 创新服务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药品调剂科主任冷萍强调,要从3个方面加强风湿免疫病用药管理:第一,根据国家政策,适时调整医院用药相关规定;第二,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责任医生对药品全流程的管理;第三,依据相关诊疗指南,明确用药指征,规范用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药学部主任谢东浩介绍了网格化药学服务模式。他说,将药学服务融入类风湿关节炎等慢病患者管理中,重心下沉、关口前移,能更好地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具体来说,针对依从性好的患者,开展科普教育或专业培训,通过分层分级培训,精准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促进临床慢病用药政策落地,指导类风湿关节炎用药实践,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发展。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主任杨科朋表示,只要勤练“内功”,提升诊疗能力,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就一定会得到患者的认可。(永济)(永济)
上一篇:?斯蒂尔病如何合理用药?
下一篇: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用画笔描绘合理用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