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提高薪酬……如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必须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是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政策吹风会,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的有关情况。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加快提高医疗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绍,《意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这‘三个转向'是实现公立医院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李斌表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年来医院能力建设、10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国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升质量和效率上。
《意见》明确,要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李斌介绍,国家将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让它们成为国家医学进步的重要引擎。建设省级高水平医院,减少跨省就医。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发挥公立医院的牵头和引领作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我们在总结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基础上,针对影响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当中的重点环节,进行了经验总结。”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继续大力推行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责任制整体护理、延续护理等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在线支付等惠民举措。同时,建设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让公立医院有动力合理用药、控制成本
医保基金是公立医院的重要资金来源。《意见》提出,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科学制定医保总额预算,鼓励各地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表示,国家医保局将积极发挥“战略购买者”的职能作用,持续推进符合不同医疗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改革,让公立医院有动力合理用药、控制成本,有动力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从而支持和促进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黄华波介绍,从2019年开始,国家医保局在全国30个城市开展了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即DRG付费)国家试点。目前30个试点城市全部进入了模拟运行,有些城市已经开展了付费工作。
从2020年开始,国家医保局在全国71个城市启动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即DIP付费)试点,改变了以往给具体的医疗机构设定总额指标的工作方式,实行区域医保基金的总额控制,住院按病种分值进行付费。目前这71个DIP试点城市已经全部完全了预分组工作。
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一些省份也选了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开展试点,初步摸底大概有100多个。截至目前,全国的DRG、DIP的试点超过200个。
除了试点工作,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机制也在进行完善中。国家医保局会同国家卫健委制定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并且开展监测评估相关工作,指导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而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医保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