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川渝探索慢阻肺防治新模式
原标题: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川渝探索慢阻肺防治新模式
□本报记者 喻文苏 通讯员 侯文瑾
当前,慢阻肺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致死原因。其中,川渝地区慢阻肺发病率常年位居全国前列。更严峻的是,我国公众对慢阻肺疾病的知晓率和认知程度仍较低。2014-2015年对我国大于等于40岁人群的调查显示,慢阻肺疾病名称的知晓率为9.2%,肺功能检查的知晓率为3.6%,慢阻肺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仅为5.8%。
慢阻肺的病程较长,需要医生和药师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管理。如果病情控制效果不佳,患者将花费更多费用和精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
中西结合
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重庆市中医院药剂科主任王琴介绍说,川渝地区山多雾多,是现实题材影片的主场地。但殊不知,川渝地区空气中可吸入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微粒物质也较多,对呼吸道产生较大刺激。同时,重庆的空气偏酸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慢阻肺、哮喘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矿场周边慢阻肺患者较多,他们往往对慢阻肺认识不足,作业期间防护工作不到位,长此以往,作业人员的肺部就会出现问题,直到出现症状后才得到重视。”王琴道出了重庆市慢阻肺患者的现状:“目前,基层医院没有把肺功能筛查纳入常规筛查项目,慢阻肺筛查人群占比不足12%。”
对慢阻肺患者来说,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是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发病率的重要途径。而不规范用药,则导致病情控制不佳,甚至危及生命。
王琴认为,药师或医生与患者充分沟通,能有效强化患者规范用药的意识。重庆市中医院的做法是:在患者确诊后,根据其高危因素、每年发病次数及活动耐力,从轻到重分为4组给予个体化治疗。
A组:单用一种短效或长效的支气管舒张剂。
B组:1种长效支气管舒张剂;若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值大于20分,可考虑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
C组: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或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D组: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长效抗胆碱能药物、长效抗胆碱能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激素+长效抗胆碱能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若CAT评分值大于20分,推荐首选双支气管舒张剂联合治疗。对于血嗜酸细胞明显升高或合并哮喘的患者,首先推荐含吸入激素的联合治疗。
如果出现急性加重,则根据急性加重原因及相关并发症,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分别给予对应治疗。王琴提醒,有条件的家庭应常备吸氧机。
针对慢阻肺的防治,除了使用吸入性药物规范治疗外,重庆市中医院还加入了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如对患者进行养生指导、教授肺功能恢复操,以及使用三伏贴、三九贴、膏方等传统中医适宜技术,使患者从中受益。
开创“物联网+”
药师参与呼吸慢病管理
慢阻肺病程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难以完全了解。“根据我院数据,坚持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人数占比不足30%。”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越表示,慢阻肺的规范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她看来,药师应积极参与患者管理:“在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后,药师负责用药指导和随访,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部分医院将药师纳入慢阻肺患者管理家庭医生团队,研究结果表明,药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后,患者对吸入制剂的了解程度和用药依从性有显著提高。”
今年3月以来,随着天府新区物联网呼吸慢病分级诊疗体系暨呼吸康复项目的启动,辖区内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诊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物联网呼吸慢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该诊疗体系依托现有医联体构架,通过为基层医疗机构购置肺功能检测仪和建立物联网平台,实现慢阻肺筛查的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把筛查数据汇总上传至上级医院,便于基层患者管理和转诊。
同时,通过筛查可以在最近的社区医疗机构为确诊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医护人员通过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方法,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经济负担。“今年2月,我被下派到万安卫生院,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现存的医院管理问题,并指导基层医生合理用药。”赵越说。
2020年,四川省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工作方案》,推进合理用药。针对慢阻肺,呼吸专业专家团队制定了呼吸与危重症学科规范化建设标准和诊疗方案、药品配备标准等,促进诊疗同质化。
上一篇:胃痛辨别分五步,合理用药别盲目!
下一篇:儿童过敏性疾病高发,安全合理用药亟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