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特应性皮炎系统用药的合理用药指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通常伴有剧烈瘙痒,且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特应性疾病,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近年来AD患病率逐渐增加,且其中重度患者比率高、儿童患病持续时间长,给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影响。为规范和指导A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了《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给AD的诊疗提供了科学和权威的参考依据。该指南主要从临床治疗角度进行了阐述,涵盖了AD的定义、患病率、发病机制、分类、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案,但由于篇幅所限,在药物治疗方面的信息只做了概括性介绍。
因此,为了更好的规范AD的药物治疗,促进婴幼儿、儿童、妊娠哺乳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和药学监护,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由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指导,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结合目前临床AD的诊疗发展和实际制定了特应性皮炎的合理用药指引,以期给各医疗机构药学人员进行处方点评、处方审核、用药指导工作提供指引,也给临床进行用药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指引中AD治疗的系统用药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01
口服抗组胺药物
● 药物使用
控制瘙痒是治疗AD的途径之一,抗组胺药物可用于AD瘙痒的辅助治疗,抗组胺药物与抗炎外用药物(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及保湿药物联合使用。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单独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AD的疗效,因此不建议单独使用抗组胺药物。一代抗组胺药因中枢抑制作用,影响睡眠质量及学习认知能力,不推荐用于儿童及老人。
● 不良反应
一代抗组胺药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司机应慎用。老年人易摔倒,也要慎用。兼有抗胆碱作用,升高眼压,导致视物模糊,青光眼患者慎用。乙醇、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等会加重其中枢抑制作用。
二代抗组胺药相比一代不良反应少,但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可引起 Q-T间期延长,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应慎用。FDA 曾发布高剂量苯海拉明导致严重的心脏问题、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的警告,因此,在给儿童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02
环孢素
● 药物使用
环孢素(CsA)在AD的系统用药中应用最多,起始剂量3~5mg·kg-1·d-1,每日分2次口服,控制病情后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0.5~1mg·kg-1·d-1,疗程不超过2年。日本特应性皮炎指南2020推荐用药时间为8~12周,如需长期给药,应间歇给药,包括2周或更长时间的停药期。GarridoColmenero等提出间歇给药方案,即在病情控制后,改用CsA 5mg·kg-1·d-1的周末间歇治疗方案;使用CsA 5mg·kg-1·d-1持续治疗超过1年,治疗反应及耐受性良好。这种方法增加了长期CsA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了重度AD患者复发的风险。
● 特殊人群用药
动物生殖研究显示CsA无致畸作用,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药物相互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维拉帕米、别嘌醇、胺碘酮等药物可减慢CsA的代谢,提高其血药浓度,应注意。
03
甲氨蝶呤
● 药物使用
每周10~15mg,可顿服,也可分2次服。通常取得最佳疗效的时间为10周左右,12~16周以后增加剂量一般不能提高疗效。病情缓解后,应逐渐减量或停用。
● 特殊人群用药
本品有致畸作用,可以从乳汁排出,故服药期间禁止怀孕和哺乳。
● 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症状、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和肺纤维化等。
● 相互作用
乙醇和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和甲氨蝶呤合用时,可增加肝脏的毒性,用药前需询问肝病史及饮酒史。与保泰松和磺胺类药物同用后,可能会引起本品血清浓度增高而导致毒性反应。弱有机酸和水杨酸盐可抑制本品排泄,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增加毒性。
03
硫唑嘌呤
● 药物使用
每日50~100mg,可先从小剂量开始。硫唑嘌呤受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的催化,TPMT的活性和其基因型有密切联系,TPMT缺乏的患者容易出现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感染等不良反应,TPMT活性高的患者会出现疗效低,维持治疗期间导致疾病复发。在用药前需先进行TPMT基因分型检测。
● 特殊人群用药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和免疫系统受损者也不宜用硫唑嘌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