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人等特殊人群强化合理用药管理 我国合理
《通知》中明确,各地医疗机构要健全并落实用药安全相关制度,提高医药护技等人员防范用药错误的意识和能力,实施处方开具、调配、给药、用药的全流程管理。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智能化审核与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近年来,我国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显示,2018年—2021年,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合理用药相关指标均逐年提高,多个药事质控指标持续改善。在重点药物的临床使用管理上,除了持续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以外,我国还重点加强了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相关管理指标的考核,同时开展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用药监测以及重点监控药物的临床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推进合理用药考核制度,建立合理用药专项考核工作制度,开展处方合理性抽查与评价。出台专门针对药学服务的规范,包括医疗机构药学门诊、药物重整、用药教育、药学监护及居家药学等5项药学服务规范,指导各地在开展药学服务时参照使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表示,我国合理用药监测网覆盖30个省份,分布在300余个计划单列市、地级市,未来将针对重点疾病系统的重点病种、重点药品,结合各地疾病谱、发病率、流行病学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央视网消息: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人民健康权益。
此外,《通知》中还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根据临床用药相关规范、指南、标准等的调整和更新,及时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相关工作。将用药安全内容纳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提高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合理用药相关指标权重。
来源:央视网
按照《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还需按照规定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按照“可疑就报”的原则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相应信息。
《通知》中明确,要强化监测结果分析及处置,认真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提出针对性改进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医疗机构发现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后,在按规定上报的同时,应立即暂停使用并积极救治患者。加强对医师执业行为规范性的监督管理,确保其按照国家处方集、临床诊疗指南、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临床路径等,合理开具处方。
同时,各地医疗机构还要加强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毒麻精放药品、中药注射剂等的使用管理,并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强化合理用药安全管理。建立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对本机构内高警示药品及多个规格、看似、听似的易混淆药品,分别存放并设置警示标识。